文|熊禹
近些天各地投档分数线陆续公布,一些“新大学”格外抢眼。福建福耀科技大学、宁波东方理工大学、大湾区大学这些新大学本科招生第一年,录取分数线就比肩985高校。
在广西,福建福耀科技大学最低投档线616分,已经超过北京师范大学、厦门大学、华南理工大学等985高校和一批211名校;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今年只在浙江招生,分数线为656分,录取位次8518,超过了多所985院校;大湾区大学也是今年由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新型研究型大学,面向广东省招收80名学生,大湾区大学最低投档分622分,分数线只比中山大学(628分)低6分,跟华南理工投档分数(622分)齐平。
福建福耀科技大学
这些大学甫一登场,几乎就已经有撼动高等教育格局的力道。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和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还是民办大学,这更是一下改变民办大学的面貌:民办大学也有了与传统强校掰手腕的能力。
这些大学之所以受到欢迎,主要是和这些高校师资、经费、培养模式的高起点有关。比如福建福耀科技大学的办学定位为“高起点、小而精、研究型、国际化”,聚焦高端制造业和科技创新,预算高达8亿,却只招收了50名本科生,并且本硕博八年制培养,学生不用面临升学内卷。
再比如大湾区大学以“理工科、小而精、高水平研究型”为办学定位,根据媒体报道,学校汇聚来自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术资源,目前已聚齐10名院士、78名国家级人才,首届师生比只有3:1,80名本科生享受VIP级别的教学待遇云云,更是令人咋舌。
大湾区大学
可见,这些新大学的主要吸引人之处就是,人数少、师资强、资金足,确保了人均高强度的资源投入;专业设置紧贴前沿产业趋势,就业去向相对有保障。总结一下就是:学生获得了更大的重视和确定性,他们相信自己的人生可以有更清晰的规划。
当然,说这些新大学彻底超越传统强校倒也不尽然。传统强校招生规模是这些新大学的十倍不止,也包括很多“冷门专业”。如果拿同类专业对标的话,比如单看“人工智能”,这些新大学就未必能够胜出了。
但是这些新大学的登场,也同样有解构“大学魅力”的效果。在一些名校的宣传视频中,往往很愿意展示“文化底蕴”“悠久历史”,去彰显一种不可捉摸的名校光环。但一所大学,哪怕没有“文化底蕴”“悠久历史”,但只要真正地重视学生,给学生提供稳定的就业保障,就足以让学生趋之若鹜。学生更在乎的,就是自己的前途,“名校情结”云云说放下也就放下了。
宁波东方理工大学
最近一段时间,还出现了一些学校、老师因为高分学生没报清北而破防的案例,有的在喜报中“阴阳”学生,有的在微信群里破口大骂。这里且不去批评他们的行为,至少他们的认知就很原始而古板:他们还认为名校是一切成功的保证(包括自己的政绩),却没想到学生更重视的不是“面子”而是“里子”,不是浑浑噩噩地去冲刺名校,而是精准研判自己的未来。
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好事,这会把所有学校拉回到一个更平等的起跑线上竞争。学校没法再简单用一种缥缈的名校叙事去吸引学生,而必须做出真金白银的承诺,到底会为学生投入什么,又会给学生托举到什么位置。
晟红网-晟红网官网-最专业的股票配资-股票配资查询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